台灣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,如何提升銀髮族的健康照護愈來愈被重視。由台灣5所大學教授與學生組成的450人研究團隊,針對銀髮族自主照顧、生理監控與社交互動3項生活指標,開發出3款功能不同的智慧型輪椅機器人,希望協助銀髮族不靠他人,也能過更舒適健康的生活。
◎銀髮族也能自我照顧 不再尋求外援
用雙手轉動輪椅的兩側轉軸不僅吃力,而且不能隨心所欲控制,元智大學研究團隊設計的「Hug」輪椅機器人將搖桿設在兩側扶手上,只要輕輕移動搖桿就能前進或後退。為了在居家中也能靈活移動,研究團隊還設計了能上升、下降及平移的輪椅,方便銀髮族取物或移動。研究學生說:『(原音)我們主要有個靈活的控制,因為我們家裡的通道比較狹窄,我們設計了一個全項移動的平台,可以前進、後退、原地旋轉之外,還可以平移;另外還有室內導航,按一個地點,就可以到那個地點。』
台灣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則設計了輪椅的智慧化功能,能由輪椅上的觸控面板遙控居家電器。要開燈或關門時,不用移動,只要對著螢幕點幾下就能完成,十分省事。
◎輪椅可監控生理狀況 注意身體警訊
輪椅也安裝了身體自動監測系統,擔任照護的功能,就可以知道銀髮族的身體狀況,例如血壓、體溫、心跳等,當突然發病時,系統能及時發出警告,通知旁人盡快將他送醫。成功大學教授陳天送說:『(原音)我們最重要的,就是生理參數的監測,尤其是長期坐輪椅的人,如果突然站起來,可能會有低血壓、會暈眩或造成傷害,這是我們可以做的。』
另外,智慧型輪椅機器人還設計了壓力感測墊,前傾或後傾時,可自動調整釋放臀部壓力,以防止久坐產生褥瘡。
◎「後進前出子母車」 坐輪椅也能從前方下車
除了3款智慧型機器人提供自主照護、生理監控的功能外,研究團隊也對市面復康巴士進行改良,設計出能從前方下車的電動子母車,解決坐輪椅者必須從後方滑下車的恐懼。台北科技大學陳柏全教授說:『(原音)有一個創新的進出模式,就是「後進前出」,從使用者需求出發,做完田野調查後,發現可以後進,可是不願意接受後出,必須要用遙桿或各種操控,因為往後看不到會害怕,就是這樣的出發點,做了很多調查後,後來可以接受前出。』
一般車體因為前方有引擎,不能從前方下車,陳柏全團隊設計的電動車將輪胎換成車輪馬達,用個別驅動的方式前進,就不需要引擎,前方的空間就能空出來,做下車軌道。
這項由國科會支持推動的「智慧型輕量化移動載具前瞻技術跨領域專案計畫」,由5所大專院校師生共450人參與,計畫將於11月底結束,12月將舉行成果展示,未來還會與醫療機構進行合作試驗,希望真正能將這些研究成果化為產品,實際增進銀髮族的生活。






